榕城争霸,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福建赛区开赛

日期:2014-04-29 来源: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

    初到福州,就赶上了阴雨天。雨后初晴的榕城,树冠广展,树影婆莎,将榕城装点得格外妩媚。4月28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福建省烹饪协会、福建省财贸轻纺烟草医药工会工作委员会承办,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协办的“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福建赛区就在福州这美丽的城市举办。本届竞赛设置中餐热菜、中餐面点、冷拼雕饰3项个人项目。来自福建各地的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驻闽部队、专业学校师生共200人参加金银铜奖的角逐。
 
    东南美味榕城汇
    福州市由榕树得名,所以又别称榕城、闽都,简称榕,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它是中国主要菜系之一。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个风味组成。福州菜流行于闽东、闽中、闽北地区;闽南菜则广传于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闽西菜则盛行于闽西客家地区,极富乡土气息。此次来自全省的烹饪高手们带来了各地的美馔佳肴,可谓是东南美味榕城汇了。
    闽菜的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福建的地形北部依山,南部面海原料丰富。山区盛产菇、笋、银耳等山珍野味;海边海鲜水产产量大,品种多。二是汤菜考究,闽菜重视汤菜,与多烹制海鲜和传统食俗有关。闽菜长期以来把确保原料质鲜、味纯、滋补联系起来,从长期积累的经验认为,最能保持原料本质和原味的当属汤菜,故汤菜多而考究。奶汤白如奶汁,甜润爽口;清汤汤清如水,色鲜味美;高级清汤金黄澄透,馥郁芳香;浓汤有的汤稠色酽,有的味厚香浓。三是烹调注重调味。闽菜的烹调细腻表现在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当等方面。特别注意调味,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善用糖去腥膻;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则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的盛誉。   

    大菜细点任雕琢
    本次福建赛区的赛场,设在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屿校区,黎明学院拥有福屿和地球村两大校区。福屿校区地处福州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校园优美,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地球村校区面积近200亩,是学院的主校区,坐落于大樟溪龙泉半岛风景区。
    热菜:丰富多彩,各显身手。本次比赛的中餐热菜项目参赛的人数最多,竞争最为激烈,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菜规定菜肴作品、规定主料作品的主料统一由组委会提供(原料为猪里脊肉300克、600-900克海鲈鱼一条)。每名选手须在90分钟内,制作一款规定菜肴作品“五彩肉丝”,一款烹调方法、口味特点不限的海鲈鱼菜肴,;还有一款自选作品,自选作品原料自带,一般都是参赛选手的拿手菜。
    闽菜注重刀工,有“片薄如纸,切丝如发,剞花加荔”之美称。而且刀法围绕着“味”下功夫,使原料通过刀工的技法,更体现出原料的本味和质地。五彩肉丝菜虽普通,但选手制作此菜,除了刀下功夫深浅,挂糊上浆、过油的油温掌握水平也是一试便知,
    福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漫长的浅海滩涂,鱼、虾、蚌、鲟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高山大海赐给闽菜丰富的原料资源,也造就了历代名厨和广大从事烹饪的劳动者以擅长制作海鲜原料见长,并在蒸、氽、炒、煨、爆、炸等方面独具特色。此次比赛规定主料作品为海鲈鱼,赛场选手们通过刀工和恰当的火候,将海鲈鱼做得活色生香,宝贵缤纷鱼、酸汤海鲈鱼、鲈鱼狮子头、蝶恋鲈鱼丝……一尾尾海鲈鱼在大师们的手上像变戏法似的,成了一款款色彩缤纷,口味或鲜嫩可口或酥香甜美的佳肴。
    最大的看点还是选手们的自选菜肴,大厨们各显身手,自带食材,将自家的看家菜肴,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来,那一款款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面点:酥香脆嫩,各胜一筹。中餐面点项目,每名选手在现场必须制作规定面点作品、规定主料作品、自选作品各1款,时间亦为90分钟。规定面点作品为福建常见的菜头饼,规定主料作品为一款发酵面团制作的面点。最大的看点还是自选作品。
    面点与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福州捞化、蛎饼、虾酥、锅边、光饼、煮线面,太平燕、太极芋泥等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被称为汉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等。今天的面点比赛除了上述品种,又多了许多新面孔。
    冷拼雕饰:花鸟鱼虫,千姿百态。中餐宴席中,冷拼雕饰犹如一首大型交响乐的前奏,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也最吸引眼球,冷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客的食欲和对整套宴席的评价。此次冷拼雕饰项目选手须现场制作冷菜拼盘1个或1组(使用原料6种以上)、与冷拼主题相宜的果蔬雕饰作品1款,时间为90分钟。来自福建各地的冷拼选手一看大都是饭店凉菜档的好手,他们刀工娴熟,刀法准确,动作协调,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那一款款刀工细腻的作品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工艺品,花鸟鱼虫,各有主题,千姿百态,情趣盎然。
 
    大赛劲吹节俭风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为厉行节约、减少浪费,此次所有参赛作品的份量,统一规定为6人量或3人份,另备尝碟1人份。为突出体现大众化、普通化、实用化,本届大赛的所有参赛作品用料严格实行“三不”原则:即不使用燕窝、干鲍、鱼翅等稀有高档原料,不使用国家明令保护的动植物,不违规使用添加剂。
    对于现场制作的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要求规定菜评完后立刻回收入冰箱。自选菜在展台展览半小时后,留下一部分让在场的观众品尝,另一部分回收加热后供工作人员食用。
    此次大赛,无论是赛前赛后,组委会都反复向所有选手、工作人员强调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勤俭节约、充分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节约每一份食材,每一份佳肴,做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为创建节约型大赛而努力奋斗!


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福建赛区的比赛29日在福州举行,图为菜品展台。

在检录现场,裁判员向选手们反复做比赛规则的讲解。

中餐热菜比赛现场


中餐面点比赛现场

评委们在认真打分。

规定主料作品

自选菜作品


冷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