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贤:做好协会变革大文章

日期:2014-09-09 来源:北京商报

  9月4日,在备受餐饮业瞩目的中国烹饪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姜俊贤以高票当选中国烹饪协会新一届会长。作为曾经亲自操盘、带领“中国餐饮第一股”全聚德成功上市的董事长,作为拥有几十年餐饮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姜俊贤对中国餐饮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中国烹饪协会有着全新的规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姜俊贤为中烹协勾勒出了未来清晰的工作框架。

  抓大带小  试行会员双管制

  北京商报记者:您出任中国烹饪协会新一届会长后,如何管理这块金字招牌下的协会?

  姜俊贤:我曾多年担任中国烹饪协会的副会长,深知中国烹饪协会这块金字招牌在全国餐饮行业企业和员工心中的份量。现在的中烹协是一个4A级的社团组织,在我国社团级别中,5A是最高级别。面对领导的重托、2600余家会员企业的信任,面对全国餐饮行业对中国烹饪协会的殷切期盼,我有决心、有信心,不辱使命,带领中国烹饪协会落实国家对社团组织改革做出的一系列部署,争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领军社团组织。

  首先要明确协会定位,回归协会本能。根据本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中国烹饪协会的宗旨是:“继承中华饮食文化,弘扬传统烹饪技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服务企业规范经营,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发展。”今后协会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落实这一宗旨为出发点,及时传达、积极落实政府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当好政府的助手;反映行业诉求,争取优惠政策,为行业排忧解难,成为会员的“娘家”;协会要寓经营于政府购买服务和为会员服务活动之中。

  其次,试行会员双管制,探索国家级社团管理新体制。中烹协要与各地方协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地方社团组织和社团专业分支机构组织的作用,抓大带小,既要充分体现大型重点企业会员和专家大师会员的骨干作用,又要注意发挥地方和专业社团就近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听取会员诉求的优势,调动广大中小企业会员的积极性。同时组建专家工作委员会、名厨工作委员会、企业家工作委员会,以及火锅、快餐、供应商等若干行业分支专委会,形成烹饪协会条块结合、点面成网的会员管理新体系。

  实行会长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

  北京商报记者:请您谈一下,在本届协会的机构设置上做了哪些创新和调整。

  姜俊贤:建设现代社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团运营机制。要逐步形成以中国餐饮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为主体、以著名烹饪大师名师为骨干、以相关社会组织和专家为指导、以协会秘书处为运营中心的社团法人治理结构。

  在新一届中国烹饪协会机构设置上,我们通过中国烹饪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36位副会长,应该说这是一个调整。在五年前的上一届,协会的副会长是18名,而本届共设副会长36名。在副会长的构成上,我们把上届的五位驻会专职副会长缩减到本届的三位。除了这三位驻会专职副会长之外,本届更多地增加了企业家副会长的比例,由烹饪大师代表、地方协会代表、企业家代表、军队代表、全国总工会代表、院校代表、理论学者代表和供应商代表共同组建新一届理事会副会长,目的是为了更加注重倾听全国各区域、各领域、各行业的声音,以便于协会能够在今后工作中接地气。

  未来,中烹协实行会长联席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试行驻会会长与轮值会长相结合的协会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制度,完善和充实秘书处工作班子,对协会秘书处的负责人即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部门部长等管理人员,采用经常务理事会审核批准后的会长聘任制。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搬掉铁交椅、丢弃大锅饭,激励和促进秘书处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首次在中国烹饪协会中增立了监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从会员(非理事)中选举产生,设监事长、副监事长、监事共7人,作为中国烹饪协会的监督机构。

  规范认证  打造国家级品牌活动

  北京商报记者:中国烹饪协会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加强餐饮品牌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

  姜俊贤:树立餐饮行业企业品牌,扩大餐饮行业社会影响力,提升餐饮行业社会地位。积极开展餐饮影响力企业品牌评价活动,大力宣传中国餐饮百强,把百强发布和宣传活动办成中国餐饮业的“时代周刊”世界500强权威颁布。开发严格、规范的中国餐饮业企业评价标准,形成中国餐饮业的“米其林”评价体系和权威影响力。

  引领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餐饮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公信力。协会要引领行业企业合法经营,杜绝使用过期变质原料,不乱用食品添加剂,积极推行“六T务实”等餐饮行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及时发现和总结行业内转型升级、业态创新,运用现代信息化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经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打造中国餐饮行业的国家级品牌活动,重点抓好每年一度的行业产业大会和厨师节,力争把产业大会办成中国餐饮行业的“达沃斯”峰会,把厨师节办成中国餐饮行业“金鸡奖”厨艺界盛会。要制定标准、形成规范,定期举办中国烹饪大赛,打造餐饮行业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把烹饪大赛办成中国餐饮行业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制定严格标准,规范大师认证,提高我国烹饪大师称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协会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大家公认的烹饪名厨,在国家人社部和商务部的领导、支持下制定严格的大师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起权威的烹饪大师认证机构,规范中国烹饪大师认证体制,加强对中国烹饪大师的培训与管理,建立中国烹饪大师名录注册管理和名录公示制度。提高中国烹饪大师队伍的素质,确立中国烹饪大师这一称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推动中餐申遗  竞逐国际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近年来,中餐国际化的呼声日渐高涨,也是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您对此有何设想?

  姜俊贤:重视对中国餐饮文化和烹饪历史的研究,积极推进中餐“走出去”战略,努力实现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化发展,是我们这一届班子最看重的工作,也是我们这一代餐饮人的中国梦。为实现餐饮人的中国梦,中国烹饪协会要承担起“继承中华饮食文化,弘扬传统烹饪技艺”的历史责任,组织力量收集、整理、撰写、编辑中华饮食和烹饪技艺的相关标准、技法、典故、礼仪等书刊及视频资料,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热播和产生的强烈反响,充分说明了我国餐饮文化与烹饪技法的博大精深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餐已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实力。协会将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中餐企业抱起团来,积极参与各国孔子学院推广中餐文化的活动,适时推动中餐文化进入联合国总部、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活动,力争“中餐文化(技艺)”能够早日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协会还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厨师联合会的联系,逐步确立中餐在世厨联中的地位与话语权,为中餐走向国际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