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快餐时代来临
日期:2010-05-06 来源:办公室
从1987年现代快餐在中国兴起到今天,中国快餐业已经走过了23年的时光。作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之本的行业,虽然餐饮业的发展一直很迅速,但真正的行业革新则出现在快餐领域里。快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证明是适合现代社会的产业经济。中国快餐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快餐力量正在积聚着无可阻挡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内需经济大跨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快餐产业,正在腾飞。中国也正真正在迎来快餐时代!
23年风雨成长路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在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的背景下,中国快餐业以20%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行业利润率在15%-25%之间,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为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2004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2005年快餐业发展迅速,中式快餐开始走向专业化、连锁化。
2009年,餐饮业市场继续高速增长,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在餐饮业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快餐业也加速发展。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以广东为例,快餐业已占到餐饮业市场份额的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
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将使快餐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快餐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快餐专委会主任苏秋成表示,快餐作为当今中国餐饮行业的排头兵,以其适应大众化消费水平,快速应变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成为餐饮市场的主体力量。2009年,中国快餐业战胜危机,赢得突破,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的创新之路夯实了基础。
中国快餐业产生至今,总体发展趋势良好,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快餐业得以持续发展,市场稳步增长。虽然快餐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并经历了一段调整期,但这并没有影响快餐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调整期也让中国快餐业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会让中国快餐业更好的发展。可以说,从2010年开始,中国快餐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并会以北京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全国蔓延开来,走向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
中式快餐的崛起方向
在全球经济体制下,“麦当劳”和“肯德基”不再是一种品牌的体现,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可以说,谁占有了未来快餐市场,谁就掌握了餐饮业的主动权。
中式快餐企业要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努力克服传统经营中存在的弱点,在借鉴和吸收西式快餐企业经营管理优点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有“中式特色”的发展道路来。我们的许多中式快餐企业是在与西式快餐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但中式快餐有五千年饮食文化作为强大的后盾,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式快餐只有从多角度挖掘市场潜力,集中相关工业、农业、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将群众喜爱的地方小吃加以挖掘改进,并将西方快餐企业成功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引入“中式快餐”,使之尽快从手工随意型、单店作坊型、传统经验型向标准化方向转化,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当然快餐的卖点是“时间”和高效率的“服务”,只有在生产力与经济都相当发达的条件下,才会有快的生活节奏,服务性消费才能不断增加。所以研究快餐的生产和发展,首先应该考虑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怎样的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发展策略来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标准不再仅仅是填饱肚子,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提出了营养、科学的要求。麦当劳在其广告中宣称“:一个汉堡包中含有保证人体健康所需的全部营养”,即是针对了人们这种注重营养的心理。中式快餐在开发食品过程中也应重视营养配餐,合理搭配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同时,利用医食合一的传统饮食文化,开发出有中式特色的营养食品。
当然单靠产品和服务本身,已不足以吸引并保住市场,企业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起独特的企业形象,努力建立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品牌偏好,并进一步以优质产品长期培养顾客对企业品牌的忠诚感,最终建立起企业的常客市场,“麦当劳小丑”和“肯德基爷爷”赢得了多少孩子的喜欢是难以想象的。
洋快餐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迅速扩张,本质上就是伴随现代生活而来的休闲文化的胜利。美国的两大品牌快餐在国人眼中是休闲饮食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特别突出的是它们借用品牌的力量,为家长和孩子在休闲时间提供了一种联结亲情的桥梁。它们的核心策略都在不停地连锁着一种文化亲和力:在这里,年轻一代找得到休闲玩乐的感觉;年长的人同样可以欣赏到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而中式快餐,显然下一步需要学习洋快餐向消费者所提供的“软性”内涵。
未来的黄金十年
无可置疑,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梦想指日可待。在这未来的10年里,中国快餐业同样也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据专家分析,从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来看,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强大的内需带动,中国经济将在2035年之前超过美国,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总量翻番。而到了205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8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44万亿美元。
这种预测数据的真实性虽然值得商榷,但它所反映出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大体不会出现巨大偏差。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大跨步的向前发展。
受宏观经济向好,尤其是内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影响。中国快餐业发展迅速,一些优秀的现代快餐企业正在脱颖而出,许多企业走上了上市的道路。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快餐专业委员会主任苏秋成表示,协会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扶植一批优秀的中国本土快餐企业做大做强。让中国快餐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革新中前行
众所周知,现代快餐是内需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近些年,对于中国快餐业来说,最切实的变化是由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城市白领与中产阶层的壮大,是居民消费力的不断提升,是大众对快餐行业的逐步认可。无庸置疑,一条光明的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伟大的机遇等待着我们去把握。
当然,未来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中国快餐人去探索、去实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在继续,并且仍将持续30年左右的时间。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还在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人们将来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必须形成与之对应的产品供给模式、服务模式、保障模式等等。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由中国人来解决。中国快餐业要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先进生产线,实现中式菜点成品和半成品工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快餐工业化水平,迅速建立起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现代化产品体系与供给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新技术对生活的改变。网络让工作与生活更便捷、高效,手机让通讯更畅通,汽车让行动更迅速。这些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元素,同样也影响着我们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的丰富与高效,如何把手机这样的移动信息终端利用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可以说,现代快餐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新不是新在某一项技术成果上,而是新在对新科技成果的综合运用,并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任何行业,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门人文的艺术。如何管理好一个现代化的快餐企业,如何更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专业、高效、敬业、和谐的专业团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些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国快餐企业。这样的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使我们许多快餐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但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与文化都不可能是完全拷贝来的,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创造出融合西方现代管理与经营成果和中华文明精髓的现代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是中国快餐业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