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奥地利华人餐饮业:走出传统中餐范畴越做越大
日期:2013-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据奥地利《欧洲联合周报》报道,8月底是奥地利传统度假期的最后时段,9月份开始后,人们工作和生活将进入正常。记者利用这个时段也来到了格拉茨市这个奥地利第二大城市进行采访,并对华人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华人情况做一个了解,看看他们如何应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听听他们有什么举措和想法,关注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
海外华人来到格拉茨发展是以中国台湾籍同胞为先导,上世纪60年代已有台湾留学生来此地留学,并有多人在当地开餐馆。大陆华人来这里经商应首推陈柱划先生,他是上世纪70年代就来此地发展,和奥地利其他最早来到华侨如胡元绍、李尧良、陈宗波、胡焕荣、夏庭澍等,他们共同支撑起了旅奥华人发展的基础,并在和后继的华人一道将中国餐馆生意做强做大。
饭店越开越大档次越来越高
目前在格拉茨新开的餐馆,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装修,直至菜肴的设计和实施,都是独具匠心,从不重复从前。特别是看到吴杰先生所经营的“吴氏烹饪”餐馆,被他的“杰作”所震撼。吴杰是格拉茨年轻的第二代华侨,他的父亲吴榕江先生是侨界的一面旗帜,在上世纪90年代,在格拉茨不仅在生意上非常成功,而且饭店开得也很了得,那时人们开饭店都有一个榜样,而这个榜样往往就是吴榕江先生的餐馆。现在这个榜样的力量转移到吴杰的餐馆,很多别的城市包括维也纳华人新开店都会到这里“取经”,观看设计风格,品味菜肴的咸淡。吴杰算是来得较早的第二代华人,他曾任奥地利青田同乡会会长一职,做侨领不忘把生意做好,和夫人一起兢兢业业地打理他的餐饮王国。“吴氏烹饪”是在格拉茨城边大型购物区附近,紧连着城区,一条主道在餐馆前横着,来往车辆很容易看到这家经营亚洲餐的餐馆,门前是一个大型停车场,省去了停车的苦恼。餐馆也不小,可以一次承接数百人同时进餐。在饭店装修上也一反过去传统的“龙凤板”格式,而是采用明快的线条,色彩搭配合理,灯光柔和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尤其餐厅内的两个豪华大包间,格调奢华而不失品味,能容纳30到40人同时用餐,特别适合公司聚餐和派对。
格拉茨另一家由陈柱划经营的“御膳饭店”也很出名,这是一栋平地而起的楼房,上下数层,餐厅有序地分配在适当的层面。记者了解到这家饭店是装修后新近开张,在装修期间将原来的建筑结构保留,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店面扩大了许多。当记者踏在楼梯上,已感觉到与众不同,楼梯是一种有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而成,装修得十分精细和到位,边角处透着工匠们的细心和责任,连我这样的挑剔眼光都没有找到任何不足和缺陷,站在顶层的餐厅往外看,远远的山峰,红瓦青砖掩映在绿树丛中,很惬意的一幅美景,在餐厅外面的路边,路边的一串灯笼迎风摇曳,晚上如果点上灯一定会更加好看。陈柱划告诉记者,奥地利中餐馆的华人们对装修历来很注意,因为奥国民族就是一个非常讲究艺术和质量的民族,任何建筑风格的变异都会直接影响生意的好坏。不管是“御膳饭店”还是“吴氏烹饪”在装修之前,都是聘请奥地利建筑设计师设计,尽管设计费高达整个装修费用的相当部分。不夸张地说,这两家餐馆在装修上都是目前奥地利餐饮业的精品之作,绝对值得华人餐饮业借鉴。
逐渐走出传统中餐范畴
目前在格拉茨新开张的饭店,很少再打出“ChinaRestaurant”牌子,尽管它们所提供的菜肴根基还是以中餐为主,它们的式样还是逃不出中餐做法。奥地利的中餐业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传统的“八宝辣酱”已经不能满足客人对中餐的要求,因此中餐业需要改良,而陈柱划和吴杰作为餐饮业的前辈,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创新。目前“吴氏烹饪”和“御膳饭店”都推出了时下流行的铁板烧烤,因为食物非常新鲜,而且当着客人的面烹饪,非常受奥地利人的欢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吴杰和陈柱划两位餐饮业精英都是靠高品质的饭菜质量,一流的装潢及细致的服务赢得客人的,而不是靠恶性竞争,一味的降价来取悦客人。中餐真的衰退了吗?不是,而是中餐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要不断地以新面目新菜肴来吸引食客,要学会“取悦”客人的胃口。目前奥地利华人经营的餐馆特别是新开张的餐馆已很少使用“中国餐馆”的名字,而是使用如“WOK”、“ASIA”等名称,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新开餐馆附近已有中餐馆,为了避免“同业”竞争,而避开中餐名称。二是中餐馆的菜肴较为老旧,价格由于传统观念不可能提得过高,从经商角度来看,当然要避免使用中餐馆的名字,这样在经营上可以比中餐的价格提高若干。
经营者已经开始换代
据陈柱划和夫人陈历兰妹介绍,目前陈氏家族的连锁餐饮都是儿子陈迪迪掌门的。他们除了在格拉茨有“御膳”外,在林茨市的大型购物中心还有一家餐馆,德国帕骚市是他们家族的第三家餐馆,这些餐馆都经营得十分成功。陈柱划对记者说,目前餐馆已经让位于儿子儿媳接管,在管理上孩子们在每家餐馆都聘一到两名经理,相信经理的管理,自己可以腾出时间把事业做大做强。在格拉茨市中心,有两家餐馆都是华人第二代经营的,她们是胡文秀的子女经营和管理的。餐馆的风格也是时下流行的亚洲餐,但从装修到菜式都非常到位,难怪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客人和游客。两家餐馆都是市中心的一道好风景。新一辈接班人和老一代在经营上有了更加本质的区别,奥地利华人子女大多在当地受教育,在10年20年的漫长时间里,耳濡目染当地的文化,并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对奥中两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奥地利有相当一部分中餐业都是由第二代经营,他们的经营理念更符合奥地利人的要求,餐饮走势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把传统的中餐推向主流社会,赢得社会的认可。纵观奥地利餐饮业,凡是目前经营成功的餐馆,大多有第二代华人的影子,用他们的智慧、语言和勤奋,继续发扬和完成父辈们的事业。
在格拉茨,我们见到了格拉茨妇女联会会会长厉培芬女士,她是1986年来到维也纳,1989年转到格拉茨开了百乐饭店,之后开了太阳饭店。太阳饭店正像店名一样,照亮了她们的创业之路。
文章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