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通城异地重新开业 曾关门4年

日期:2013-12-26 来源:荆楚网

 

    2006年10月26日下午5时40分,汉口大智路一号4楼顶上的“老通城”三个铜字招牌被黯然拆下。为了给长江隧道延长线让路,曾伴随几代人成长的老通城,忍痛拆迁。
  门脸变时尚豆皮仍是老味道
  2010年4月9日上午8时,汉阳王家湾摩尔城负一楼,红底金字的“老通城”招牌被悄然挂上,闻讯从三镇赶来的顾客在店里排起了长队。
  休眠4年后,今年已81岁的老通城,重新出现在公众视线。历经了这多风霜洗礼,老通城能否重现当年荣光?
  9日上午11时,从钟家村赶来的老武汉蔡顺林老人,被眼前的老通城吓了一大跳,“完全大变样”:500平方米的店堂明亮整洁,浅黄色窗花、深红色门廊、大红色吊灯,既传统又时尚。店内30多个档口一字排开,豆皮、热干面、汤包等小吃旁,是广式叉烧饭、铁板饭等休闲快餐。
  豆皮档口前,蔡顺林老人夹在10多个排队者中。尝完金灿灿的豆皮,老人松了一口气:三鲜豆皮4元一盘,比以前贵了1元,不过味道一点儿没变。
  该店负责人曾杏滢介绍,老通城老店一楼为汉味小吃,二楼是快餐,三楼包房承包宴席。新店只有小吃和快餐。豆皮仍然主打三鲜、牛肉等传统品种,每份价格从4元—10元不等。依托人流量较大的王家湾商圈,该店将被打造成现代老通城的“样板间”。
  网上找“婆家”品牌价值遭质疑
  2006年10月,老通城因长江隧道项目拆迁,自此进入休眠期,让市民感伤不已。
  不过,在停业期间,但凡全国大型的美食节等活动,都有老通城的身影,现任总经理戴艺翔从未放弃过“开业”的想法。
  去年9月10日,江岸区经贸委在其官网公开为老通城找“婆家”,企业注册资本要在1000万元以上,投资者可租赁老通城招牌,提供实施该品牌发展规划,每年按品牌评估价值10%交租金。
  7个月过去了,身为谈判代理人的戴艺翔介绍,接到无数电话,但是没有实质性进展。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个品牌关门数年,现在到底值多少钱,说不清楚,应该由市场决定。不少投资人的谈判受阻于10%的品牌年租金。也有投资人认为,目前豆皮不具备产业化的技术,“老字号”影响力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有多大,需要仔细考虑。
  戴艺翔更希望,以品牌无形资本做股份,引入社会资金,共同运作老通城。明年5月,老通城总店将以营业面积4200平方米的酒楼,出现在新吉庆街上。届时,新店将和老店一样,一、二楼做汉味小吃和快餐,楼上做综合餐饮。现在,武汉一餐饮巨头已表达合作意向,双方正在洽谈中。
  不急于扩张老通城才能走远
  数据显示,武汉市原有传统服务业老字号企业124户,尚在经营的只有39户,且大多举步维艰。
  武汉餐饮协会负责人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老字号纷纷改制,又遇拆迁,基本只剩下一个招牌了,启动相当困难。即使遇到社会资本进入,如2000年蔡林记牵手私营企业富思德,可惜“旋风式”开加盟店带来颇高“死亡率”,致使老字号声誉大损。
  该协会秘书长涂水前提醒老通城,吉庆街总店规模较大,要通过汉阳店“试水”,摸清市场反映,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保证品质与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后,不要急于扩张或搞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