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老字号组团发展成效几何?
日期:2015-06-01 来源:搜狐网
上海拥有180家老字号,其中既有生意兴隆的领跑者,也有艰难维生的困难户。组团发展是一些“有识之士”为老字号发展开出的“药方”,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为此,东方网记者走访了陕西路“中华老字号第一街”和浦东的中华老字号商城。
老字号一条街:回头客撑门面
毗邻恒隆广场的的陕西北路上,有一块金灿灿的标牌,上面醒目地印着几个字:中华老字号上海第一街。开开百货、鸿翔制衣、亨生西服、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大美华布鞋、美新点心等,这些创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品牌赫然在目。
记者看到,与对面恒隆广场的人头攒动相比,老字号一条街不免显得冷清。
由于店铺调整,还有一些老字号从别的地方迁址而来。比如曾在老上海红极一时的老品牌龙凤旗袍,已正式从南京西路搬出。东方网记者看到,其位于老字号一条街上的新店正在装修。
走进鸿翔制衣店,各式旗袍、中式上衣便跃入眼帘,一位先生正在店内挑选。店内一位负责人向东方网记者介绍,平时来的都是一些回头客,有年纪大的也有年轻的,还有不少外国人也很青睐他们的品牌。
据介绍,这些老品牌的消费者很多都是原本就了解熟悉上海老字号的人,真正冲着“老字号”一条街而来的新兴顾客却不多见。
老字号商城:市场推广难见效
东方网记者走进位于浦东张杨路商圈、毗邻华润广场的中华老字号商城,商城内宽敞明亮,冷气开放充足,商品种类丰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字号品牌,却鲜见顾客的身影。营业员都在各自的商铺内,见到记者的到来显得非常愉快而热情。
市场推广部朱小姐告诉东方网记者,周末时商城的客流量较平时会有较大提升。位于一楼的地方特色商品馆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由于商品的独特性,一些在别的商场购买不到的特色商品,如西藏的青稞啤酒和矿泉水、浙江石练镇的菊米等商品销量都不错。
朱小姐介绍,中华老字号商城于去年5月开张营业,商城针对自身特点也不断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出努力,如与旅行团合作、进行广告投放等等。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老字号商城的营业情况并不如别的大商场那样特别好,一些商铺也因此撤走。
据悉,商城将在8、9月份进行结构调整,并迎来一些新的商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专家:别再折腾“老字号”
为何组团发展也未能产生聚集效应呢?在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邵玉玲看来,陕西路“上海中华老字号第一街”和中华老字号商城各有各的问题。前者受到环境限制、后者店铺结构不尽理想。
“现在不是老字号受不受欢迎的问题,而是推广扶持发展的问题。”邵玉玲告诉东方网记者,每年上海购物节期间,都会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一些参展老字号准备4天的货常常半天就卖完”,说明只要有好的推广扶持,顾客还是很欢迎的。
博览会毕竟还是短期,日常的发展才是大计。邵玉玲认为,老字号自身要创新转型发展,例如广茂香在大量亏损的情况下,背水一战大胆改革,推出了连锁店经营模式,最终扭亏为盈,新型推出的休闲食品业广受欢迎。
与此同时,外在扶持也很重要。“超市能不能多一点优惠让老字号进场呢?不少老字号都中小型企业,本来经营状况就不佳,想要进超市还要交上高额的进场费,就相当于把老字号挡在超市门外。”邵玉玲呼吁相关部门能够为老字号的新发展出些的“高招”,“老字号真的经不起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