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崇安区老字号生存现状 18家“活着”

日期:2015-06-01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上世纪50年代的三凤桥

    老字号是历史留给无锡的宝贵财富,是无锡打造工商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创建魅力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无锡中心城区崇安区的老字号生存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中华老字号”坚挺更多老字号匿迹
 
  上了年纪的无锡人,都拥有这样的记忆。每逢节庆,人们会去“三阳百货”置办物品,会到“世泰盛”扯几尺布,再到“沈广茂”汏汏衣裳,饿了就进“王兴记”吃碗馄饨,或去“功德林”吃顿素斋……老字号,曾是锡城人旧时流行的生活方式。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2010年公布了两批中华老字号,无锡市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其中5家位于崇安区:三凤桥、王兴记、聚丰园、世泰盛、真正老陆稿荐。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企业改制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老字号”逐渐淡出锡城百姓的视线。“老字号”的消亡,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遗憾。为了彻底摸清崇安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崇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据了解,目前崇安区的老字号,有据可查的共有49个,其中,延续经营的有18家,停止运营的31家。延续经营的18家企业,运营状况基本正常。三凤桥、王兴记和真正老陆稿荐是老字号中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并未停留在“老”字上,而是在原有的产品种类上推陈出新,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如今,三凤桥和王兴记的连锁门店均达到了十余家,而真正老陆稿荐的连锁店更是超过了30家。这些锡城老字号中的领军企业,去年一年的纳税额均达到了数百万元。而世泰盛和慎馀肉庄等企业,也正试图通过扩展经营范围、改变经营策略等方式壮大自己的规模。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无锡市茶叶公司,其前身是创始于1909年的百年老字号“锦泰隆”,如今,茶叶公司经营状况平稳,虽然已经更名改姓,但企业仍由以前的老字号企业延续发展而来,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字号”,“锦泰隆”的百年字号也有望恢复。值得一提的还有诞生于1930年、以经营京苏大菜为特色的迎宾楼,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经营中断,终于在去年年初注册成立了餐饮有限公司,最近在崇安寺二期东山再起,并准备于明天举行开业典礼。重振“迎宾楼”老字号已指日可待。
 
  18家继续经营的企业中,并非个个都如三凤桥和王兴记。创建于1867年的百年老店聚丰园和解放前创建的无锡最早的国际准三星饭店泰山饭店,是崇安区老字号中唯一的两家国有控股企业。
 
  2000年前后,无锡一批老字号纷纷改制,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60多家老字号半数消亡。而生存下来的聚丰园和泰山饭店也由于改制不彻底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权与字号所有权脱钩,使这些抱着国字招牌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崇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理顺企业经营权与字号所有权的关系,这些老字号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崇安区31家停止运营的老字号企业中,目前有3家企业的字号仍保存在工商局的数据库中,只要时机成熟,便可启动恢复。这三家企业分别是创建于1928年的三阳百盛(无锡市三阳南北货有限公司)、创始于1893年的新乐泉(无锡市新乐泉浴室有限责任公司),以及1955年创立的无锡第一副食品商店。而过福来手推馄饨、丰收糕团、醉月楼菜馆、仁号茶食店、湖光照相馆、无锡美发厅、章万源热酒店等28家老字号企业,其字号已被工商局注销,这些老字号,如今只能成为老无锡口中念念不忘的历史轶事了。


上世纪50年代的世泰盛

  老字号企业谋生发展品牌是关键
 
  “老字号对于我父母那代人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形象品牌,如果有的选他们宁可在三凤桥买点熟食回家来上两杯,也不愿意跟我们小年轻去吃块牛排。”中午时分,从崇安寺步行街功德林素菜馆刚吃过饭的小金告诉记者,这家素菜馆的生意还不错,大多是老年人,自己是跟着父母来吃的,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之前只知道上海的功德林,却不知无锡也有功德林,这让他倍感惭愧。
 
  去年5月,崇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曾做了一份《崇安区老字号发展情况汇报》,这份汇报对崇安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分类,指出了老字号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的汇报只是一个初级提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老字号,今年他们将会出台正式的方案。他表示,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在调查中,他们发现,目前无锡的老字号存在着发展观念陈旧的问题,甚至许多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理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老字号大多为手工操作,靠的是独特的工艺和口味,更多的强调“继承传统”和保持“传统特色”,老字号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尤其是在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方面缺乏创新的话,会使企业停滞不前,早晚被市场淘汰。
 
  老字号品牌是这类企业的“金字招牌”,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品牌保护是品牌资产价值提升的基础,而无锡的一些老字号并未从知识产权角度给予这块“金字招牌”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老字号品牌被其他城市抢先注册。据了解,除了“功德林”被上海企业抢注外,“三万昌”和“陆稿荐”零售、食品类商标均被苏州企业抢注。其中,苏州的“苏州陆稿荐食品有限公司”,其“陆稿荐”是零售、食品类中华老字号,而无锡的“真正老陆稿荐”则是餐饮类老字号。此外,在无锡创始于1917年的“亨达利”字号,更在全国各城市都有注册。
 
  如何才能使老字号保住自己的“老字号”?这位负责人认为,老字号企业要不断吸收外来的新鲜东西,化为己用,扬长避短。尤其要加大对老字号品牌传承人的培养,根据市场需求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在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既要继承,也要创新。有专家建议,老字号的发展可以尝试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一些文化创意项目和旅游商品,甚至可以推出老字号文化旅游线路,把老字号的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同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开发一些老字号相对集中的特色街区,有利于更好地展示老字号丰富的文化内涵。



位于崇安寺二期的新迎宾楼,将在3月15日举行开业典礼暨“百名老无锡走进迎宾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