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有西餐厅近十家,如今仅剩一家———

日期:2013-12-26 来源:本站原创

    全市400多家西餐厅中,原汁原味的传统西餐厅仅剩不足10家(详见本报12月22日A07版)。市餐饮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昨与本报联系,称汉口鄱阳街曾是传统西餐厅一条街,已有70多年历史,希望能重振辉煌。

  探访———

    “正宗西餐厅曾扎堆鄱阳街”

    鄱阳街当时身处租界中心,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是洋人用品聚集之地,西餐厅、专售舶来品的商店皆聚集于此,当时被誉为老汉口的“西餐厅一条街”。

    市餐饮行业协会西餐分会的秘书长江明介绍,上个世纪30年代起,这里被称为“西餐一条街”,专做正宗西餐,老武汉熟悉的有邦可、美宜琪、靠墙泰、美的等等。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更是达到鼎盛,西餐厅上十家。

    昨日,记者来到鄱阳街,发现这里的西餐厅仅剩下邦可一家,而邦可也经过诸多改变。据介绍,邦可成立于1930年,至今有70多年历史。

    江明介绍,自己曾在学生时代见过餐厅的创办者———一个名叫邦可的白俄贵族。餐厅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50年代后期,邦可回国,走之前将餐厅转让给一个帮手打理,后来因公私合营,邦可成为国营餐厅,在去年的改制中被改造成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记者发现,以前的“美的西点”现已成了工商银行,一家洗浴店取代了曾经由俄国人建的“松柏面包厅”。

  遗憾———

    正宗西餐难逃改良命运

    邦可西餐厅的副总经理江明所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接触西餐已有5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的品评,武汉市场的西餐中餐化是近10年里的事,而且一发不可收。

    他说,西餐中餐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西餐厅很难抗拒。即使是在努力坚守俄式传统的邦可,从菜单上也能看出改良的痕迹。比如,正宗俄国菜里很少有米饭,而在菜单中,记者看到了“冬菇鸡片饭”、“什锦炒饭”等典型的中餐做法。江明说,改良是迫不得已、市民的需要。

  重振———

    西餐分会欲扎堆鄱阳街

    江明说,在西餐协会筹备期间,武昌邦果、巴西卡特兰、邦可的负责人们就在探讨重振鄱阳街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鄱阳街一带是武汉最有西洋遗风的地方,如果要打造欧陆风情,这里最适合。

    江明说,传统西餐在武汉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潜在消费者包括这些人群:武昌高校区中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过留洋经历的老教授们,特别是幼年曾经历过正统西式生活方式的人;曾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在汉生活的外国人;喜欢尝鲜的市民。此外,武汉市民、特别是居住在江边一带的人中,也有许多对江边西餐厅充满怀旧情怀的老武汉。

    邦可一位营业经理介绍,武昌有一位老教授,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带家人到邦可就餐,一次他带小孙子来,指着餐厅向孙子介绍:“爷爷年轻时就来这里吃过饭。”

    江明介绍,现在鄱阳街一带100平米左右的租金大概为5000元,如果要在此开店,商家的投资至少要50万,并且人员一定要够专业。

    虽有这种想法,西餐分会的负责人们也表示,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店址和资金。当年的西餐厅旧址,目前都挪作他用。

  专家建议———

    切莫人为造街

    武汉市商业服务学院的陈光新教授则认为,时候还没到,切莫为了打造“风情”,而人为造街。

    他说:“市场是第一位的,正宗西餐之所以没有市场,是因为懂西餐的武汉人太少了。而且武汉也缺乏制作正宗西餐的条件,想做正宗西餐,首先原料、调料必须从国外进口,炊具、菜式、口味都要是传统的,厨师最好也是从国外学习回来。另外价格过高,人均消费额最低都在五六百元,这也是武汉市民所不能承受的。” 记者宋雪飞廖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