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原执行了24年的《广式腊肉卫生标准》将废止,新旧标准的差异引起广泛关注,“启用新标后全部不合格”等传言甚嚣尘上,不少市民担心广式腊味是否将退出江湖。
昨日(8月29日),在广州食品集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型腊味订货会上,其旗下五大腊味品牌(皇上皇、沧洲、八百载、金麒麟、香肠先生)悉数到场并一致承诺:无论是在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上,五大品牌均有能力执行新标准,市民仍可吃到风味依旧的广式腊味。 营养健康受追捧 在昨日的订货会上,“皇上皇”一口气推出了新开发的腊味、保健、营养、休闲食品共5大类42个品种,其中仅腊味新品种就有十多个。全部新产品都紧扣营养、健康这个主题,而这也成为所有著名品牌的共识。 西式风味的“香肠先生”继去年推出了QQ色拉米肠、秘制鲍鱼、炖汤、纤纤鸿福腊肠等多个系列的新产品后,今年又推出蔬菜香肠类、熟鱼、肉制类、菜肴类、腊制鱼、禽肉类等六个系列51个新产品。 百年老字号“沧洲”则推出了沧洲生晒肠王、精选冰腊肉等新品种,其中生晒肠王是选用新鲜猪肉和生晒天然肠衣制成的,其特色是皮薄爽脆、酒香浓郁、肉味鲜甜的特点。而精选冰腊肉则是选用新鲜无皮精膘五花肉条,用白糖腌制成冰肉,再用酒、盐调味后烘干,具有肥瘦相间均匀、口感甘香爽脆。 名牌“金麒麟”则根据消费者意见对90%的产品包装进行了改进,使产品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金麒麟”还推出了锦绣钱程盒、精装腊肉王盒等新品种。 价格稳中有降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腊味的价格稳中有降,中高档产品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低端产品的价格则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实行了QS市场准入制,一些专门生产低端产品的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退出了市场。 为了让低端消费群体都能分享到名牌腊味产品,厂家通过让利降低产品价格,来满足低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因而,低档腊味的价格有所下降。 近年来,随着食品质量事件不断被披露,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打上了一个问号,在选购腊味时都会选择一些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品牌,再加上市场实行了QS准入制,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山寨厂”被迫退出了市场,因此今年名牌厂家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如“皇上皇”今年腊味的销售就增长了三成。 传言反击战:广式腊味不达新标? 反驳:品牌腊味品质过硬,旧标合格,新标亦能达标 在订货会上,针对新国标实施后“广式腊味全部不合格”的说法,五大品牌纷纷进行反驳。 皇上皇被业内公认为广式腊味龙头老大,皇上皇肉食制品厂陈斌厂长昨日介绍说:皇上皇腊味的企业标准在某些指标上还严于国家标准,这次新增的过氧化值指标,在执行旧标准时就已是皇上皇的自检指标。“这次新标准公布后,我们马上送检产品。经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检测,最新结果已出来,过氧化值、各金属含量及其他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新颁标准要求。”记者从检验报告上发现,皇上皇送检的金冠牌五花腊肉过氧化值仅为0.14,酸价为2.0;一级腊肠过氧化值为0.02,酸价为2.1,均远低于新标准的级别。 百年老字号“沧洲”腊味厂家游锡元总经理也表示,他们之前已听说要启用新标准,所以年初就投入资金200多万,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并增添检测仪器和检验人员,以他们现有的技术能力和设备,不需要等到过渡期,目前的产品已达到新标准要求。 过氧化值和酸价是广式腊味死穴? 反驳:认同新增指标,建议撤销“酸价” 新标准和旧标准相比,保留了酸价和亚硝酸盐两项指标,增加了过氧化值(≤0.5g/100g脂肪)和四项重金属含量指标。同时,删除了水分和食盐两项指标。 对此,市食品集团董事长谢榕三表示:新增的过氧化值和四项重金属含量指标,能在产品检验中更科学真实地全面反映产品的质量变化,以五大品牌为代表的广式腊味完全有能力而且大多数已经达到了新国标。但是,新标准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最关键就是酸价指标该不该设立的问题。 据了解,近来普遍为业内和媒体所关注的酸价指标,新旧标准一样,未作调整,继续维持4mg/g的水平。各腊味生产企业纷纷指出,对于酸价指标,他们在执行旧标准的24年里发现,其高低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腌腊制品的卫生质量,它和产品的质量变化没有必然联系,生产实践和多次实验证明腊制品的酸价即使超标到8mg/g,也未发现产品有质的改变,其感官指标、风味口感亦无异常。 据悉,近日五大品牌已向国家卫生部制标部门反映了这一观点,表示希望能取消酸价检测指标,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 新标准下广味荡然无存? 反驳:依靠科技进步,广式风味永远不会消失 优质的传统广式腊味具有色泽鲜明、衣脆肉嫩、咸甜适中,风味独特的地方特色,其风味深受广州市民的厚爱,执行新标准后,其独特的“广味”能否保持? 昨日,五大品牌厂家纷纷表示,新标准重在理化、观感指标上,对产品卫生质量进行监控,而在调味品的使用上并未作过分限制,只要生产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在保证执行标准的同时,合理改进工艺配方,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广式腊味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前提下不断推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各类新产品,消费者一定会选购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腌腊肉制品。谢榕三强调,只要市民喜爱,广式腊味就永远不会消失。 四区未见“金黄粉烧腊” 专家提醒消费者要小心颜色鲜艳烧腊 日前有媒体报道,省质监局发现有不法分子在烧腊制品中添加工业染料金黄粉以改善产品外观色泽,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了解到,目前广州芳村、荔湾、白云、天河四个区暂未发现添有金黄粉的烧腊制品。有关专家表示,“金黄粉”加工过的烧腊颜色鲜艳,消费者要小心购买。 首次检测食品中的金黄粉广州市质监局稽查处处长许嘉迅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是中山、珠海地区出现了掺有金黄粉的烧腊制品”,上个星期,市质监局已对烧腊制品进行了初步检查,“目前芳村、荔湾、白云、天河四个区已经将检查结果上报,暂时没有发现,其他各区这两天也会递交检查结果,到时我们会公布”。 许处长说,“之前主要是在工业染料领域对金黄粉进行检测,对食品中的金黄粉进行检测,我们也是尚属首次。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检测方法,不过,我们的方法已经能够检测出金黄粉的存在”。 关于之前媒体报道说金黄粉的毒性堪比苏丹红,更甚孔雀石绿,许处长表示,目前还不清楚金黄粉的毒性如何,要由卫生专家进一步研究后确定。 “毒烧腊”鲜艳异于常态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系博士崔春告诉记者,国家规定不允许在烧腊中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金黄粉”一直是用于工业的色素,所以在烧腊中使用肯定违法。 据悉,“金黄粉”又叫2号红,化学名称为磺酸苯基-7偶氮萘酚,主要作为工业用品染色剂,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人体危害相当大。在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对苏丹红、金黄粉等色素的检验术语为“不得检出”。 崔博士指出,“金黄粉”本身的颜色并不是金黄色的,而是橙红色的,高温加热后很稳定,颜色也不会改变。所以用金黄粉加工过的烧腊会明显比正常烧腊颜色鲜艳很多,市民购买时细心留意一般都能辨别出来。 相关新闻 烧腊店员工不曾听说“金黄粉” 在走访了五羊新城附近几家烧腊店时发现,烧腊制品色泽感觉并不一致,有比较黯淡,也有比较鲜亮的,反差比较大。经询问多位员工均表示自己对金黄粉十分陌生。 但是店员提醒说,许多小型腊味制作店的确会因为追求“色”、“香”,而存在随意增加添加剂的情况,“所以颜色看起来会比较鲜艳,味道闻起来会更香甜。” 据 广州酒家等多家经营烧腊的酒店讲,正规烧腊档对产品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均有严格控制,不可能使用金黄粉,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购买烧腊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