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扬州干丝端上“国际餐桌”
日期:2013-12-26 来源:本站原创
昨天,扬州速冻干丝干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这标志着扬州干丝干的保质期将被大大延长,从而突破长途运输的瓶颈,打开走向国际市场的通道,为淮扬菜“打天下”提供了“弹药”———
昨天的“速冻豆制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给了淮扬菜原料——干丝干一张速冻制品“身份证”。速冻干丝保质期最长可以达到12个月,成功地解决了扬州豆制品跨越地区运输销售的瓶颈,为淮扬菜“进军”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材料保障。同时,速冻干丝必将为豆制品加工奠定良好的产业、技术基础。
速冻缩短国际差距
据统计,当今全球豆制品产量,日本占60%,而我国只占大约20%。加工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使我国与国外豆制品加工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速冻技术是缩短这个差距的途径之一。据预测,速冻食品销量在发达国家将占全部食品的60%—70%,目前已取代罐头食品,跃居成为加工食品的首位。
2004年初,在原有的扬州淮扬菜研究所和餐饮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扬州富扬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作为200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拥有国内最大的豆制品速冻生产线,生产各种豆腐、豆芽、百叶等豆制品系列约40多个品种。同时,由江南大学设计的速冻生产线也正式投入运行。2005年4月,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2吨大豆的豆制品生产线开始生产。
与此同时,在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积极参与下,公司启动速冻豆制品技术攻关。经过4个月的努力,2005年8月,解决了适合速冻的、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干丝干生产的关键技术,为速冻干丝的试制奠定了基础。2005年10月,解决了机械切丝的关键技术,使得干丝的均匀度能够达到90%。11月,速冻干丝、速冻百叶和速冻卷肉分别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12月,“扬州特色豆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获得扬州市—扬州大学合作资金的立项和资助,为速冻豆制品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昨天,这项成果正式通过鉴定。
走上工业化之路
豆制品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化食品,在淮扬菜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别于我国北方的干豆腐和南方的豆腐干,其水分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更主要的是,扬州的豆腐干切成丝后,无论烫制或煮制,都具有细嫩、柔滑的组织结构,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而且干丝干是制作其他一些淮扬菜的基础原料,如烫干丝、煮干丝、回卤干、油炸臭干等。同时,豆制品作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更为扬州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当可观的需求空间。随着扬州对外经济的日益开放,以及淮扬菜系在异地的不断发扬壮大,人们对扬州特色豆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扬州干丝干为例,不合格的产品存在着组织结构密实性差、孔洞率高、韧性不够、成品率低等缺陷,尤其是保质期特别短。在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开设淮扬菜餐饮的企业,为了烹制出地道的扬州干丝类菜肴,大多希望从扬州购买干丝干来制作菜肴。而扬州传统的豆制品,大多当天加工制作当天销售,有的豆制品,即使进行简单包装后,保质期也不过七八天。这使得扬州特色豆制品很难走出扬州,走出国门,远远满足不了异地淮扬菜餐馆的原料需求。
有关专家预测,新一代速冻豆制品的成功研制,使得原本辐射半径只有100多公里的扬州豆制品运输,如今可延伸到国内城市上海、北京、香港等地,还可跨越重洋,进入国际市场。以速冻干丝干为代表的速冻豆制品,也将成为继扬州炒饭、扬州包子之后,又一个走上工业化之路的扬州特产。
打开“国际通道”
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江苏大学赵杰文教授认为,我国传统食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就是凭借它独特的风味。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而扬州速冻干丝干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陆兆新教授在鉴定会上指出,速冻豆制品的研制与开发,是传统豆制食品向现代化食品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董海洲教授认为,扬州豆制产品的成功速冻,在全国豆制品企业的生产中都是很罕见的。我国的豆制品种类尽管很多,但是出口到国外却一直是个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质期太短。扬州速冻干丝干则打开了一条国际通道。
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教授表示说,速冻豆制品的研制与开发,现在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关键技术上的关联度。传统食品在走工业化路线时,不仅要在产品色、香、味上下功夫,还要在营养方面加大努力,要知道,这些都与技术工艺有关。赵杰文教授表示,速冻食品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淮扬菜系,它应该有更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空间,这也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
与会的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汪福田总结说:前几年,扬州干丝运到外地,基本上都是通过飞机空运,现在,速冻制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 扬州晚报见习记者 刘雷 记者 王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