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职校尖子 未来行家
日期:2013-12-26 来源:本站原创
天津旅游职专烹饪专业的学生王非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组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热菜制作一等奖和冷菜制作二等奖。比赛归来,他一直实习的集贤百悦酒店就将他“升级”为二火师傅。以实习生的身份,成为大酒店厨房里的二把交椅,这在大型酒店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而王非成功晋级,靠的就是过硬的技艺。
在此次职业院校学生的竞技场上,本市代表队在高职组和中职组的比赛中,共获得22项一等奖,并取得中职组团体二等奖。跟王非一样,许多获奖学生在大赛后还是会归于平寂的生活。但历经了技能大赛的淬砺,他们在所学的专业里,会更多一份思考,更有目标地提高技艺。在采访中,很多参赛的学生都将“成为行家”、“成为专家”当作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
“兄弟”参赛双双获奖
在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机器人俱乐部活动室,记者见到了在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人项目中双双获奖的机器人“兄弟”——梦舟和优龙。大赛上出尽风头的兄弟俩正安静地各“踞”模拟场地的一角。
此次大赛,本市派出两支代表队共6名选手。其中天津现代职业学院就有3名学生。该校的王东、贾学永和来自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蒋宏伟组成天津一队,他们的得意作品梦舟因为犯了一次小脾气,只得屈居三等奖,但在表演赛中梦舟却有出色的表现,博得全场裁判、指导教师和对手的热烈掌声。同校的石建平和来自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同学组成了天津二队,他们的优龙虽然没有梦舟个子高,却沉着冷静,场上表现极佳,在几十个参赛的机器人中位居一等奖的首位。
获得大奖的石建平、贾学永和王东都是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还有一年才毕业的他们,从入学起就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俱乐部。在大赛集训期间,他们平日的活动室就成了全市机器人项目备战的训练基地。从4月17日组队开始,6个学生就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魔鬼训练,天天要训练到凌晨两点才回宿舍。
编程、组装……甚至梦舟和优龙的轮子都是几个学生自己“车”出来的。比赛前两天,他们还自己给两个机器人喷涂了漂亮的外观。可以说,除了购买电池、集成线路板和塑料辅轮,两个机器人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的。
高职组的机器人比赛,每个参赛队的3名选手要合作组装、调试一个模拟物流机器人,让机器人实现工件的分类、运输和堆垛功能。贾学永说,他在队里负责机器人的软件编程,要事先把梦舟要完成的动作通过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另两个同学要完成机器人的电路硬件、机械结构设计和组装的任务。将有任何连接的单个机械部件组装成一个生产线上的“熟手”,综合了应用电子、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甚至外观设计等多个领域。石建平、贾学永、王东都有这样的感受:通过组装机器人,将自己学过的、没学过的知识都强化了一遍,还涉足了钳工这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动手能力通过这个项目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拓宽了不少。对于今后的出路,贾学永表示,他和同学们都不犯愁,技艺在身,毕业后或深造或就业,都不是难题,因为他们所学工作后都能直接上手。
192项检测半小时完成
天津某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兰总前些天遇到汽车怎么也打不着火的难题,而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要更换一个3000多元的电脑部件,如果嫌贵还可以改成2500元的电脑部件。可是经过一个资深汽修技师的检测,他只花了7块多钱换了一个电池,就将车子开走了。从几千元到7块钱的差别,作为业内人士,兰总非常感慨高水平汽修技能人才的缺乏。
在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上,选手们快速、高效的修理水平,让参观者赞叹不已。天津交通学校的王海龙、武守余、杨亮作为天津代表队3名选手都获得了一等奖。王海龙说,参加全国大赛前,他取得了天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在两年的专业学习中,他掌握了德系、日系车的修理技巧,加上平时经常上网、看专业杂志,及时了解新款车的配置,他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挺自信的。如果是比较明显的故障,他能在几分钟内就排除。
武守余和杨亮合作,在汽车二级维护作业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5分钟的比赛时间,他们只用了31分钟就完成了全部192项检测,实现了整车的二级保养。武守余作为河南和本市合作培养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今年来天津后才开始接触汽车的二级维护作业,他说,由于一直是实际上车操作,他对汽车的每个基本部件都很熟悉,练就了快速检测的本领。爱好汽车的杨亮有家学渊源,其父就是有着几十年汽修经验的高级师傅,潜移默化间,学了不少实际经验。对自己的前途,几个参赛的学生都很自信,开一间高水平的汽修厂,他们认为是一个并不遥远的目标。
半路出家想当行家
徐达,本市机电工艺学院05级数控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数控铣工二等奖,获得市劳动保障局颁发的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徐达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说起徐达结缘于数控技术专业,更多的是一种偶然。2004年徐达毕业于天津电子信息中专,当时学的是无线电专业。毕业后的徐达由于不太满意当时定向分配的工作,在父亲的帮助下,到父亲的一个朋友的企业里去打工。而这家私人企业是加工生产零配件的,于是对于机械加工一窍不通的徐达开始跟着厂子里的老师傅学习机床加工技术。没想到这一学还真钻进去了,徐达对机械加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这个孩子从小就爱鼓捣,还没上小学呢,就经常把家里的闹表拆了然后再装上。上了学以后更是对手工课情有独钟。”徐爸爸说,徐达对于现在学的数控技术的着迷跟小时候的爱好有很大的关系。
而徐达的实习指导老师李春强提起爱徒来,说得最多的还是:“徐达这个孩子挺踏实的,而且干活非常动脑子。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嘛。干数控车、数控铣最主要的是动脑能力,要学会与机器进行交流。”在李春强老师说,徐达在平时的训练中,基本上都是自己动脑子琢磨,实在不行了才会向老师求助。记得一次集训做配合零件,由于用的机床不太相同,从下午两点多钟,一直干到了夜里两点多钟,可是孩子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还有两年前参加一次在广州举行的一次全国技能大赛,徐达在比赛时抽到的机床是一个新式机床,以前根本没有用过,但他一点也没有着急,愣是用了两个小时就把机器研究透彻,然后用最后的两个小时按照比赛要求完成作品。最后获得了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与平时的勤奋训练是分不开的。
徐达谈起这次比赛感觉还是有一些遗憾,如果不是一个数据看错了,这次自己非常有信心获得一等奖。徐达说:“比赛前和老师一起用铣床铣了一整套福娃。一是迎奥运,另外就是沾沾福娃的喜气,给自己带来好运。”徐达告诉记者,比赛结束了,他也要毕业了。现在他和学校已经达成一致,决定留校。对于未来,徐达非常乐观,数控技术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会在这个上面有所建树的。
果蔬拼盘雕出金牌
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吃饭已不仅仅满足于果腹,也不再停留在“色香味”的基本要求上,还要吃得有营养,菜品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关键并不是将馆子开在哪里,而是技术高的厨师难求。天津旅游职专的赵文彬在这次大赛中得了两项大奖——冷菜制作和果蔬雕的一等奖。他的同学王非、孙冲、孙建也是获得多个奖项。这些准大厨们早就为星级酒店瞄准,早早等在“学校门口”排队预定人才。
赵文彬说,初中毕业后,爱好做各种美味菜肴的他第一次给自己做了回主——学烹饪,这也给自己决定了今后的职业和人生目标,那就是当一名出色的厨师。除了爱好,赵文彬也看到了社会对高级厨师的需要。他说,人们越来越讲究吃的“品位”,懂得烹饪的人是不会缺乏就业机会的,特别是有水平的厨师更会有不错的前途。从切报纸、抖沙子练起,从不会做饭到能为家人开宴席,赵文彬和同学们在三年的时间里磨炼成长。在大赛上,赵文彬的果蔬雕作品“二龙戏珠”和冷拼作品“锦上添花”征服了评委,获得两块金牌。在夺目的冠军光环下,是选手们付出的辛勤的汗水。4月初开始的集训,采买,择洗……到最后成为一道精美的菜品,这些还不到二十岁的学生也一样经历了“煎炒烹炸的磨砺”。在比赛的前一天,选手们为了备料,半夜起来做准备,以保证参赛作品的新鲜。
文章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