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烹饪协会会长孙光远:鲁菜振兴 路在何方

日期:2013-12-26 来源:本站原创

    近年来,鲁菜振兴一直是我省餐饮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去年,面对不利形势,鲁菜的发展取得卓著成绩,但同时仍面临很多挑战。 新的一年,鲁菜振兴之路如何走,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山东省烹饪协会会长孙光远。
    鲁菜面临双重挑战
    记者:孙会长你好,鲁菜振兴面临哪些困难?
    孙光远:鲁菜振兴一直是山东餐饮业界同仁们的愿望,近三年来,各餐饮企业不懈努力,鲁菜振兴走上了健康轨道,培育了如净雅、倪氏等叫得响的鲁菜品牌。去年,协会还组织专家认定组进行了“山东省餐饮业名牌系列”项目评审。但在当下,鲁菜振兴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就大环境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鲁菜作为消费品,发展环境难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鲁菜自身来说,也面临很多挑战。 一是大众化仍不理想。 鲁菜名品多原系宫廷菜,选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较高,不似川菜、火锅,大众化程度高。二是品牌不鲜明。由于鲁菜的覆盖面比较广,出现了消费者对鲁菜特征认知上的差异,各地有各自对鲁菜的解释,使鲁菜在文化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第三,传统老字号的复兴不利。如济南的燕喜堂、青岛的春和楼等,厨师培训方面做得不够,比较死板、老套,需要创新。
    大众化推广是发展机遇
    记者:在今年年初的烹饪协会常委会上,你提到“现在对于鲁菜,也是个发展的好机遇”,这有什么含义?
    孙光远:当前背景下,餐饮业要发展大众化餐饮。这对于大众化较差的鲁菜,是挑战,更是借此广泛进行大众推广的机遇。目前,大众化餐饮占整个餐饮收入的比重约三分之一以上,市场广阔,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未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消费理念的变化,大众化餐饮就成为社会化服务主体。所以,引导鲁菜以大众化消费服务为方向,对于鲁菜振兴极其重要。
    而发展大众餐饮,就要注意向农村延伸。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餐饮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由过去在宾馆饭店等客上门的“坐商”改为送货上门的“行商”。农村有许多厨师,能做私房菜、大众菜、农家菜,我们可以经过评审推荐作为鲁菜的名师、大师。
    另外,十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全运会也是一个机遇。全运会接待工作离不开餐饮,这是对鲁菜的检验,也是鲁菜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学习提高的机遇。
    鲁菜出路在于创新
    记者: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状,鲁菜的振兴之路如何走?
    孙光远:一句话:鲁菜出路在于创新,在于打造鲁菜的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
    我们要在鲁菜文化的大背景下梳源理流,统一认识,对传统鲁菜进行深层次整合,给鲁菜以合理的定位,打造“鲁菜”完整而又清晰的形象。无论胶东、济南、鲁西南以及孔府菜,均统一在“鲁菜”旗帜下,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同时在与其他地方菜系的交融中,吸取其他菜系新的做法。
    实施鲁菜标准化发展,首先要树立标准化的意识,生产和服务必须按照标准来操作。二是市场导向。选出来的产品须有较好的市场,不能标准出来了,菜品没有人吃,挂着金招牌,还得要饭吃。三要注意原料资源的优化配置,菜品的优化组合。既有标准化,还要有系列化,把有标准的菜品组合成鲁菜的系列菜肴。四是,要注意科技开发和创新。传统鲁菜和创新鲁菜各有标准,如山东各地都有自己的风味,酸、甜、苦、辣、咸,各有各的爱好,应该有所重点地尊重地方风味。五是,要注意标准自身的创新发展。酒店在开发新菜品时,同时要研究标准,要同步进行。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产业化。餐饮业上连着农业,下连着消费者,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再到“菜盘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鲁菜产业化若能顺利进行,就能带动农业、 水产业、副食品加工业、酒水、蔬菜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蓝海、鱼翅皇宫、净雅、倪氏、胶东人家、中豪等企业都在建立稳定原料基地,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范经营的趋势。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