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后的民间老火锅改头换面 曾必休寒暑假

日期:2013-12-24 来源:本站原创

  经营24年的赵二火锅,也像猪圈火锅等招牌火锅一样与“破旧”告别
  多年来,赵二火锅老板赵珍栓一直坚持亲手为顾客调料。
  在重庆主城好吃火锅的食客,可能没有几个不晓得巴县衙门的“赵二火锅”,因为民间早就把它列入重庆最牛的火锅之一。昨天,记者得知,在狭小、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经营24年之久的“赵二火锅”,也进入“变脸”的潮流,正式搬迁到渝中区望龙门,以崭新的面貌迎客。 
  记者在总投资数百万元的赵二火锅总店看到,面积达到1380平方米,39张桌子,包房11个,设立了专门的顾客等候区。
  最牛火锅要休寒暑假
  最牛火锅是指火锅好吃、就餐打挤的同时,火锅店老板的个性、脾气和经营方式有与众不同之处。 
  重庆几乎所有的火锅都是一年四季不歇业,有的火锅店还通宵经营。而赵二这家食客要排队吃火锅的店,每年却要关门放寒、暑假累计3个月。赵二身边的服务员说,最近半个月来,每天起码有60个电话来问好久开门。对此赵二的解释是:夏天老房子没有空调,天气太热食客容易中暑,同时菜品难以保存、保质;春节期间放假一月,主要是这个时节菜品货源不充足。
  赵二最牛的第二点是绝不加盟。赵二说,他20多年的火锅经营是在不断摸索中提升味道,真正独到的味品是在两年前才成型。因此虽然很多人以前都想加盟赵二火锅,但他坚决不同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免得砸了我赵二的牌子。
  民间老火锅陆续“变脸”
  老火锅变脸,将传统风格与现代装修结合,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火锅企业所接受。民间知名老火锅中,原来以地处猪圈旁边出名的老厂猪圈火锅,几年前已从陈旧的农房中,搬到南山火锅一条街,为食客打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原在临江门下穿道中的洞子老火锅,也在早几年从烧煤炭、摇蒲扇的环境中,搬迁到了筷子街。毛肚轮斤卖的胡火锅也从黄花园大桥下的老民房,搬到全新的红旗河沟转盘附近。
  业内有关人士称,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重庆老火锅如此变脸,有利于火锅企业打造真正品牌。
  “三拖一”差点让他迷失方向
  赵二火锅老板:20多年火锅生涯,生意低迷也不能困惑
  创业幕后
  在记者面前的赵珍栓是一个憨厚、满头银发的中老年人,因在家排行为老二,便得小名赵二。20多年来,他是完全靠口碑效应成就的火锅牛人。57岁的赵二说,他当知青返城后在一家鞋厂工作,当时企业效益不好。在母亲劝说下,1985年,赵二在巴县衙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个只有3张桌子的火锅店。
  闭门7天熬出火锅底料
  赵二回顾说,他开的店在背街小巷,最初担心没有人来吃,开业之前,他买来大量原辅材料,在开过火锅店的母亲的帮助下关门熬制火锅底料。整整7天关门熬制后,终于开张了。最初来吃的以街坊邻居居多,几年后,食客就排起了队来就餐。
  11年前,重庆大街小巷突然流行起“三拖一”火锅,即荤菜3元/ 份、素菜1元/份。赵二火锅的食客减少一大半,食客排队的现象不见了。由于赵二火锅秉承的是用最好的原辅材料和最好的菜品的经营宗旨,成本就比许多火锅店要高得多。看着生意一天天下滑,赵二着急起来。别人劝他学习“三拖一”挽回生意,这意味着降低菜品、底料的质量。这是他不情愿的事,但是仍然坚持品质与价格的定位的话,他的经营难以为继。
  困惑之际,他悄悄去考察“三拖一”火锅,了解到有的食客吃了拉肚子的事后,他意识到,“三拖一”市场肯定持续不了多久,于是他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不到一年时间,大量老食客又回到了赵二店。
  赵二火锅上美国广播网
  在破烂不堪的赵二火锅店光顾过的不乏演艺圈名人。前年,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网记者孔安来到重庆,向下榻的希尔顿酒店厨师打听哪里的火锅好吃。当晚7点,他慕名来到赵二火锅店,看到一个有些脏乱差的地方,排起数十人候餐,感到不可思议。当晚10点,这里仍然座无虚席。转悠一圈归来的他只好与他人拼桌才吃上了火锅。孔安边吃边称赞火锅味道。后来,孔安以《一次真正的重庆火锅体验》为题,在NPR详细报道了赵二火锅。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