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沪8大公共场所今起全面禁烟 或面临诸多执法困境
日期:2013-12-24 来源:劳动报
从今天起,烟民在出入申城学校、医院等8大公共场所时如果还一如既往地随手夹着烟,那么他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一双双道德批判的眼睛。今起生效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如同一把利剑,高悬在缭绕烟雾之上———在不该吸烟的地方吸烟,等同于违法。
现场调查
[饭店]拒绝“上帝”有点难
在闵行区纪鹤路联友路一家大型饭店,二楼包厢中烟雾缭绕,几名瘾君子正在肆无忌惮地交换着烟,边上的服务员对此则熟视无睹。记者环视该店各楼层大堂和包厢,都没有找到禁烟标志。服务生告诉记者,控烟工作还没有具体开展起来,并且对顾客的吸烟要求,作为服务员是没有权利拒绝的。
禁烟条例容许规模较大的餐饮店设置吸烟区域,但“吸烟区”和“无烟区”的实际分隔效果如何呢?记者走访了沪上较早设置吸烟区的一茶一坐餐厅后发现,所谓的“吸烟区”“无烟区”之分,不过是餐厅在两者中加设了一道齐腰高的分隔墙,烟雾轻轻飘过单薄低矮的分隔墙直扑无烟区。店长对此坦言,分设吸烟区和无烟区的餐馆大抵都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记者观察
禁烟路上的“坎”
■问题一:当控烟政策与商业利益冲突时,政府能做些什么?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餐饮业单位可能出于对其利益的本能维护,对禁烟采取了消极应对、拖延敷衍的姿态。例如有些饭店虽然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张贴了禁烟标志,却不设置无烟区;有的饭店虽然设置了无烟区,却没有撤走烟具,或者不设专人负责;即便安排了责任人,却没有相应管理考核制度;有的无烟区和吸烟区仅半人高隔断之分,有烟无烟并无本质区别;有的饭店吸烟区和无烟区虽然完全隔断了,但是因为使用同一个中央空调系统,室内没有新风系统,经过空调的循环,无烟区客人仍然在吸“二手烟”;更有甚者,因为《控烟条例》没有强行规定饭店设置无烟区的数量面积比例,在50间包厢中仅象征性地设置了一间无烟包厢。
事实上,上海早在2年前便在新天地尝试部分无烟餐厅。首批试水的餐饮店业主纷纷表示,禁烟完全不会对经营造成任何损失。
■问题二:多头执法如何避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好”的尴尬?
由于禁烟公共场所涉及范围广,为了解决执法权问题,《条例》规定了近10家具有禁烟执法权的主管部门。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禁烟单位至今仍搞不清楚“婆婆”是谁。如在某机关,物业管理者先表示归卫监管,后又称是食监负责;在居民小区电梯及其等候区域,《条例》规定由房产管理部门负责,但在具体操作中,只规定房地部门对电梯内抽烟有处罚权,对电梯外的等候区域由谁来负责却没有明确;一位网吧业主表示,他并不清楚禁烟处罚的主管单位究竟是消防还是治安管理部门。
此外,除食药监管局公布了其全市统一的吸烟举报电话外,其余各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都不统一,记者初步统计约有几十个电话。对于市民来说,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方面举报吸烟,看来有点难。
实话实说
主管方:总要走出这一步
尽管禁烟标志已基本实现全市覆盖,但这场声势浩大的禁烟工程也许还只是“看上去很美”。负责本市禁烟控烟协调工作的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爱卫办李光耀主任面对记者的种种质疑,给出了一个答案:总要走出第一步,也许这一步会很不平坦,但毕竟我们走了出去。
“我们正面对很多未知困难,很多企业需要一家家做工作,我们正在努力。”李光耀坦承,上海禁烟的路注定不会走得很平坦,因为需要挑战、打破的东西太多。“首次立法,我们的期望值并不很高。”他说,希望通过立法和全社会的动员,至少在现状的基础上能跨出一大步,“市民禁烟意识增强,在原先吸烟的重灾区能减少吸烟的人,有人愿意站出来劝阻吸烟,哪怕是一个人,也是一种进步。”他表示,上海禁烟的近期目标是减少吸烟人数、吸烟者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禁烟之初,要实现对烟民个人的处罚可能困难很大,但是李光耀表示,对违法企业开展执法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路径。“如果歌舞厅里有人吸烟,只要被举报查实,我们可以处罚歌舞厅的老板,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全民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