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济南老字号“燕喜堂”商标拍卖 70万重回济南
日期:2015-06-01 来源:山东商报
22日上午,舜和酒店集团以70万元的竞拍价,杀退数个竞争对手,将济南老字号“燕喜堂”的商标收入囊中。此次,舜和酒店集团摘得“燕喜堂”,让这块鲁菜的老招牌从北京半江渔火餐饮有限公司手中重新回到济南本土的餐饮企业手中。
当天上午,在高新区舜泰广场的一栋写字楼内,备受关注的鲁菜老字号“燕喜堂”拍卖会就在这里举行。记者赶到时,现场已经坐满了参加拍卖会的竞拍人和媒体记者。
“本场拍卖会的拍卖标的为济南燕喜堂饭庄所有的‘燕喜堂’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109268。”据负责本次拍卖会的济南舜大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师介绍,“燕喜堂”商标的保留价为17万元。
上午10点,拍卖会准时开始,经过一刻钟的举牌竞拍,“燕喜堂”商标已经从17万竞拍至70万,虽然现场的举牌此起彼伏,但是最终舜和酒店集团成功杀退数名竞拍人,顺利拍下“燕喜堂”商标。
创建于1932年的燕喜堂,因时值南燕北归时节而得名“燕喜堂”,取其吉祥喜气之意。作为鲁菜的知名老店,燕喜堂一度风光无限,但是由于管理、经营上的诸多问题,济南燕喜堂近年来风波屡起,关门停业、供货商堵门催要货款等事件让这家鲁菜老字号一度陷入风雨飘摇之际,也让很多关心鲁菜和济南老字号的市民颇感无奈。
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得知拍卖信息到现在,时间太短,所以还没能为燕喜堂的发展拿出一个完整的发展方案。不过,任兴本承诺,舜和酒店集团一定会借助自身的餐饮实力,将燕喜堂这一鲁菜金字招牌重新发扬光大。
任兴本要寻找燕喜堂“后人”,听听他们的想法
“大家一起努力,重振燕喜堂”
“我希望那些为燕喜堂的辉煌出过力的工作人员的后人们能和我联系。”任兴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要寻找燕喜堂“后人”,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让燕喜堂重现辉煌。
“燕喜堂的品牌里面凝聚着创建这个品牌的家族和员工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承认。”任兴本表示,要想把燕喜堂发扬光大,就要和燕喜堂的“后人们”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外地人来济南吃什么,肯定是想找鲁菜老字号,吃正宗的鲁菜。”任兴本希望今后的燕喜堂就成为这样一个让外地人在济南品尝正宗鲁菜,让济南人在这里找鲁菜回忆的地方。
他还透露,在正在建设的舜和国际酒店中,将建设展现鲁菜几千年来传承演变文化脉络的鲁菜文化博物馆。因此他通过媒体呼吁,除了要找寻燕喜堂的“后人”外,他还想找寻关于燕喜堂和鲁菜文化传承演变的文物,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鲁菜。
老字号需要带着感情经营,“牌子挂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经营的问题,能不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去经营,这是让燕喜堂和鲁菜重现辉煌的关键。”山东省鲁菜研究会会长王兴兰表示,“燕喜堂”招牌被舜和拿到,希望能在舜和这里发扬光大。
和喝着可乐、吃着汉堡长大的80后、90后相比,很多省城的50后、60后对燕喜堂、聚丰德、汇泉楼的记忆同样难以磨灭。现在这些传统鲁菜名店的没落,除了有菜品的失传、川菜等菜系的冲击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营者对鲁菜传统的淡漠。
王兴兰举例说,在刘长山路店的燕喜堂二楼,竟然吃的是川菜。很多鲁菜名家也对这种做法感到不可思议。“拿下一块招牌,经营者首先得对这块招牌的来历、典故和经典菜系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老招牌得到更好的传承。”他表示,如果只想着挂上招牌,然后打着招牌去干别的,最终只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因此王兴兰认为,对于这些近况不佳的鲁菜老字号的经营者们来说,如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去经营至关重要。同时还必须得有大师坐镇,把那些经典的鲁菜做地道了,不能看着海参鲍鱼火,就只做海参鲍鱼,对于那些大众价位的但是在市民当中百吃不厌的菜品,同样不能抛弃。
4年前拍出80万,如今拍出70万
“燕喜堂”品牌缩水了?
作为济南四大鲁菜馆之一的“燕喜堂”,在停业近一年后仅剩一块“招牌”。这块鲁菜的“招牌”能值多少钱,拍卖会上落槌时的数字,显然并不能说明一切。
4年缩水10万元
从17万元起拍价开始,经过十数轮的竞争,最终70万元成交,尽管成交价比起拍价翻了4倍多,但是对比四年前燕喜堂从济南市饮食服务总公司易手到北京半江渔火餐饮有限公司时的价格,仍然出现了缩水。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北京半江渔火餐饮有限公司“重开”六里山南路燕喜堂时,该公司负责人曾对外透露,取得“燕喜堂”商标花了80万元。和这次“燕喜堂”商标拍卖会上70万元的成交价相比,经过4年时间,“燕喜堂”商标已经缩水。业内人士认为,这和近两年来“燕喜堂”两店屡次出现停业、供货商上门催款等负面新闻有很大关系。
除此之外,知情人士还透露,“燕喜堂”之所以风波四起,与其自身的经营路线和管理模式也有关系,缺乏一脉传承的鲁菜精髓,和大众化距离的疏远,都影响了这个老招牌的含金量。
“在我心里,它值100万”
在昨天的拍卖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从竞拍价提升到58万元以后,剩余的竞争基本上就在16号竞买人和17号竞买人之间展开,而他们的背后分别是超意兴快餐连锁和舜和酒店集团。从一次加价两万到一次加价一万,最终代表超意兴快餐连锁的16号竞买人在加价至69万元后放弃。
“其实,我这次拍卖会前给自己定的心理价位是100万元。”超意兴负责人张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但是之所以在加价到69万元后选择放弃,主要原因还是17号竞拍人咄咄逼人的举牌气势,“我感觉任总这次是势在必得,所以就算我叫到100万,他还会继续跟的。”
振兴燕喜堂是多年愿望
“竞拍燕喜堂商标,不能用几十万,几百万元的数字来衡量,因为它的身上体现着济南文化的传承和鲁菜文化脉络的延续。”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参加拍卖会之前就已经决定,一定要把“燕喜堂”商标拿到手。
“10年前,我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有机会要让燕喜堂这块济南鲁菜的老招牌重新辉煌起来。”任兴本透露,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舜和酒店集团也是在济南成长起来的本土餐饮企业,这次通过竞拍让燕喜堂商标“回归济南”,不仅是企业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 相关资料
燕喜堂风雨78年
1932年3月 燕喜堂扎根金菊巷四合院,由赵子俊创办。由两座三进四合院组成,1号为东院,是主人住宅,3号西院为店铺,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
1952年燕喜堂迁至泉城路北。
1956年公私合营,经理仍由创始人赵子俊的儿子赵鑫荣担任。
1958年 这家老字号又搬到泉城路南卫巷口,后曾改名“红星”饭店。
1980年 重又改为“燕喜堂”。
1986年新店又一次装修时,还特意请诗人臧克家题写了店名,挂在了装饰一新的大门上。但无奈的是,老字号终因经营不善,于上世纪90年代将店面卖给了一家银行,这家曾红透老城半边天的饭庄就此有名无实了。
2006年4月“燕喜堂”在济南市中区六里山南路20号开门迎客。随后,“燕喜堂”这一金字招牌通过所有权转让,由济南市饮食服务总公司易手到投资方北京半江渔火餐饮有限公司。
2008年 “燕喜堂”迁至刘长山路。
2009年初 “燕喜堂”刘长山店停业。不到半年,被寄予厚望的采用承包经营模式的“燕喜堂”芙蓉街店也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