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满大街避风塘 哪一个是真的?
日期:2009-05-25 来源:本站原创
近段时间,甘肃兰州餐饮业很不宁静。除兰州餐饮名牌“壹加壹”商标、“马子禄牛肉面”、“忠华手抓”等在省内外遭遇假冒,各家奋起维权外,深受年轻人青睐的时尚餐饮“避风塘”、“火吧”等也因店面泛滥、经营混乱而引发名称权之争,因此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在业界再度升温。
“避风塘”的故事由来已久,“避风塘”的官司也连绵不断。据了解,“避风塘”本是香港对避风港湾的通称,渔民在此支灶烹饪,经营特色美食,随后被广泛用于餐饮行业,“避风塘”茶楼、料理、小吃、浴场纷纷诞生,“避风塘”商标权官司也随之登陆上海、成都、沈阳等地。早在2000年,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已审理认定“避风塘”是餐饮行业内约定俗成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特色风味菜肴名称,并非独创性字词,不能注册为商标形成独占。也就是说,谁都可以使用“避风塘”。在此背景下,“避风塘”在兰州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西关什字繁华地段几条街面上竟有7家“避风塘”在营业;新武都路上间隔不到10米就出 现了两家“避风塘”。这些店有的是加盟店,有的是自营店,外观大同小异,只要会做珍珠奶茶之类的饮料,都能挂个“避风塘”的牌子开业。消费者先是热捧,后来发现质量良莠不齐,常常感到上当受骗。
“满街都是‘避风塘’,我们究竟该信谁?”兰州避风塘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刘经理告诉记者,成立于2005年11月的该公司在兰州地区独创了加盟外卖店销售模式,该公司拥有的“避风塘”、“BFT”和椭圆形树叶标志已申请商标注册,外卖店门头均标有“TM”字样。第一批外卖店开放后生意十分火暴,只要2万元加盟费、1万元保证金就可得到全套技术培训指导和店面设计、原材料供应等帮助。在低门槛、高利益吸引下,不少人争相加盟,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外卖店已超过百家。但公司管理者却越来越高兴不起来,因为街头的仿冒的“避风塘”饮料店也成倍增长,由于质量不同,严重影响着“避风塘”饮品的声誉。更糟的是,仿冒店也在以三五千元进行技术转让的方式吸引别的投资者加盟合作。面对满街大同小异的“避风塘”,连作为市场部经理的刘先生现在都分不清哪家是自己公司加盟店,哪家是别人的加盟店。
与“避风塘”处于同样困境的还有“火吧”。兰州火吧餐饮有限公司经理陆海军说,自己是“火吧”商标的合法持有者,但兰州如今却冒出许多“火吧”,如欧若拉火吧、地震火吧、KS动感火吧等等。据悉,全国很多地方也都开始出现了效仿这种经营模式的烧烤餐饮店,有的甚至直接叫“火吧”。陆海军已在尽力维权,但力量有限,他呼吁有关部门出面依法加以保护,否则兰州人自己好不容易创建的这个餐饮品牌将内外交困,毁于一旦。
兰州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数年发展,“避风塘”三字已经成为兰州奶茶及其他相关饮品市场消费者认可度最高、最值钱的品牌,业内外都应积极保护,促其健康发展,尤其是企业要加强自律,从进货到加工到销售都严把质量关,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兰州避风塘饮品有限公司经理张恒文说,由于名称接近,往往一荣俱荣,一损百损,比如由于其他“避风塘”公司的原料问题被曝,自己公司的销售也直线下跌。他认为,“避风塘”是所有经营者共同拥有的品牌,应共同行动起来进行行业规范,根除相互排挤、恶意竞争行为。
法律界人士称,既然“避风塘”商标已被撤销,各企业使用都不违法,也无所谓真假,“TM”只表示正在申请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经营者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可将企业名称与商标权混为一谈。同时注意,谁都可以使用并不等于可以乱用,务必在“避风塘”前冠以不同字号以示区别;“火吧”商标虽受法律保护,但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的管理是一个系统两套体系,烧烤普遍不用商标,可见其他“火吧”主要是侵犯了企业名称权,但要举证其无优先权却非常困难,也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因此,“火吧”商标持有人应对自己的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尽早将企业门店装潢、文字图案等到版权局进行登记,申请保护,再回头维权。有关专家建议,“避风塘”和“火吧”都应尽快制订自己的企业产品标准,到质监部门备案,并在公众消费场合明示,既规范制约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又让消费者明白放心;要用产品说话,而不可只重眼前利益盲目无度扩张。另外,市场在大浪淘沙,“避风塘”里也会翻船,加盟时一定要注意风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