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十一届)中国团餐产业大会在京召开

日期:2016-05-13 来源:团餐委员会


2016(第十一届)中国团餐产业大会现场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致辞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作报告

中国烹饪协会团餐委员会主席刘延云讲话


2016(第十一届)中国团餐产业大会参会人员合影

    2016年5月6-7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烹饪协会团餐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团餐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副会长李亚光,副会长、团餐委员会主席刘延云、执行主席黄溪河、董安民,中国营养学会会长杨月欣以及全国20余省知名团餐企业负责人、团餐供应商企业负责人、需求方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主流媒体等300余人共襄盛会。
    会上,姜俊贤会长为大会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政府部门不断发出政策组合拳,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中国餐饮业已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作为餐饮业细分业态的中国团餐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动调整、积极转型、奋力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规模快速发展的骄人业绩,在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2015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排名序列中,团餐企业数量占比直线上升,彰显出团餐业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李亚光副会长作了《2015年团餐50强企业分析报告》。他讲到,近年来我国团餐业态快速发展,已经占到餐饮业一定份额,团餐业态开始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多业态、跨区域、跨省多门店经营是团餐发展的趋势。东南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本活跃,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输入以及现代化管理人才,良好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及政策导向,使团餐业的发展优先于其它区域。建立和健全物流体系,采用中央厨房配套供给,是团餐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企业经营模式方面,团餐企业大多以直营为主,委托经营度较低。目前正从自主经营模式和内部承包模式向第三方配送和大型团餐配送发展。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团餐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大,出现强者越强趋势。
    中国营养学会会长杨月欣围绕“中国团餐营养发展趋势”向与会嘉宾作了权威解读。他指出,中国团餐营养标准和发展将呈现出:一是低油、低盐;二是多样化;三是标准化;四是重塑节约的饮食文化的趋势。
    团餐委员会专家张立强以“团餐的‘一带一路’对中国团餐走出国门的展望和建议”为题,提出“一带一路”不是我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凝聚更多沿线国家的“大合唱”,中国团餐人应顺势而为。为此,他建议:一是将境外旅游团餐作为中国团餐走出国门的首要路径和突破口;二是中国团餐能否走出国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更是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工作。
    团餐委员会专家夏连悦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团企品牌背书6个维度”。他认为,品类品牌是团企品牌成功之道,切入品类获得认可,持续复制生成规模,规模经营生成话语,品类生成品牌,品类品牌由此成功。为此,中国团餐企业应围绕品类品牌、区域品牌、领域品牌、协会评选、上市经营、创新引领6个维度进行背书,确实第三方、软背书、硬背书让品牌增值。
    作为本届大会的创新之作——“寻找中国团餐合伙人”环节,邀请三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合作方式的合伙人:南京荣邦、北京建国、昆明天天向上以全新视角分享合伙人的秘密。“团餐青年说”“箐英荟”发起仪式等活动,给与会代表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新体验。中国年轻一代围绕团餐创业话题与业内大咖展开深入交流。活动融汇的庄重仪式和轻松诙谐的谈话氛围于一体,力求以创新眼光审视议题,探求答案。
    南京荣邦就绿色中央厨房设计介绍经验,科迈信息化、阳光易购定制网上商城、蒸烩煮标准产品、哈捷共享服务平台也给大家带来专业、前沿的分享。
    中国团餐产业大会历时十届,业已锻造成为行业内极富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智库型交流平台,亦被洗礼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品牌活动,其目睹了中国团餐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华丽转身,亦见证了中国团餐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的“化蝶之变”。
    在会上,中国烹饪协会对2015年中国团餐50强企业及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本届大会旨在促进中国团餐顺应时代发展的洪流,意在整合社会的各种“正能量”,最大程度地激发中国团餐人的公益热情,奋力打造国内团餐业的和谐生态圈,从而开创业内“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协作共赢的新局面。同时,大会为引领中国团餐业适应经济新常态、跨入新时代、实现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因此,其必将成为中国团餐业在新常态下寻求创新之道的一个新起点。